紡織品訂單推動化學品期貨
今年以來,商品市場出現了許多熱點。最近,一個印度外貿訂單流入中國,使得市場在化工產品和棉花期貨上大放異彩。——短纖期貨是期貨市場的新品種,上市后經歷了漲停,這在期貨新品種交易史上是罕見的。最近外貿訂單情況確實有所好轉,但不能忽視市場情緒的放大。后期還是要注意下游需求的實際提升,謹慎對待化工產品的崛起。 棉花和化工期貨大幅上漲。一方面,紡織概念期貨品種繼續上升,而另一方面,天然橡膠和尿素期貨接力加強。10月19日,期貨市場棉花化工板塊一開盤就成為資本關注的熱點。短纖維、尿素期貨日漲,天然橡膠、棉花、棉紗期貨漲幅超過3%。其中,短纖維期貨連續六年上漲,10月12日上市后無交易日下跌,至今累計上漲13.8%。最近印度外貿訂單流入中國的消息傳開,疊加紡織終端‘雙11’訂單增加,大大提高了市場對紡織企業的信心。與紡織品訂單相關的期貨品種有棉花、短纖維、精對苯二甲酸和乙二醇。截至19日收盤,短纖維期貨上漲4.01%,天然橡膠期貨上漲3.8%,棉花和棉紗期貨分別上漲3.25%和3.04%,創歷史新高。事實上,十一假期后,棉花和化工產品的期貨明顯走強。截至10月19日收盤,化學期貨指數自10月以來已反彈5.24%,同期鄭棉指數上漲16.49%。國慶假期后,能化板塊整體表現強勁,不少品種繼續大幅上漲,主要是由于假期后宏觀氛圍轉暖與市場需求旺盛的共鳴。中國經濟基本面在第三季度繼續改善,各項經濟指標穩步上升,整體市場氛圍升溫。國慶假期后,紡織市場需求旺盛,市場出乎意料。在供方變化不大的情況下,明顯助推了能化板塊多品種的形成。 關注需求改善 從海外紡織品訂單轉移來看,化工期貨市場還能走多遠還不得而知。作為聚酯產業鏈的終端產業,紡織外貿訂單的恢復將拉動聚酯品種甚至聚酯原料,即PTA和乙二醇的需求,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棉花的需求。不過,紡織品訂單的回歸不應過于樂觀。首先,過去幾年國內紡織業逐漸向東南亞國家轉移的重要原因在于當地勞動力成本優勢。因此,即使訂單在短時間內離開東南亞國家,因疫情因素回到中國,也很容易轉移到勞動力成本較低的其他國家和地區,訂單在中國停留的時間和數量可能是有限的。其次,由于歐美二次疫情,國內聚酯產業鏈需求將受到較大沖擊。從驅動角度來看,寒冬預期下的冬季訂單好于預期,低價背景下迎來雙11和圣誕節訂單。需要重點關注下游需求,尤其是海外訂單恢復帶來的需求增量。近期,新的期貨品種——短纖維期貨的表現令人驚嘆,該品種是否會繼續強勢表現也是市場關注的焦點。SDIC安信期貨高級分析師龐表示,隨著短纖庫存持續下降,企業開始超賣,市場氛圍火爆。但短纖維價格雖然有所反彈,但仍處于歷史低位,且有較大上行空間。因此,短纖上市后價格多次漲跌。短纖維的生產和消費主要集中在華東地區,尤其是江蘇、浙江和福建,這是精對苯二甲酸的主要消費地。市場投資者增長空間有限,展望市場前景,劉洋對化學期貨走勢持謹慎態度。他表示,短期內,需求側的優異表現有望保持一段時間,整個節能行業,尤其是聚酯產業鏈中的品種,有望在供應沒有明顯增長的情況下保持回暖趨勢。由于2020年大部分能源行業處于產能擴張階段,一些品種的產能增加了近30%。在需求復蘇的可持續性仍存疑的情況下,PTA、乙二醇、短纖維等品種崛起的空間和時間可能有限。中長期來看,如果后期疫情逐漸好轉,目前價格大多處于歷史低位的能源板塊,將獲得較大的增長空間;如果疫情沒有好轉,能源行業將保持低波動。 對于短纖維期貨,趙婷分析,從市場估值的角度來看,下游滌綸紗價格的飆升導致了短纖維價格的上漲,從而導致加工差異的迅速擴大。截止10月16日,短纖利潤高達724元/噸。如果短纖維價格繼續快速上漲,會影響下游紗廠繼續拿貨的積極性。如果價格超出下游紗廠的承受范圍或給下游紗廠造成損失,紗廠大概率會采取按需采購的對策。短纖期貨上市后成為市場的明星品種,更多的交易員參與了這個市場。在短纖維需求增加、庫存減少和訂單增加的情況下,短纖維價格預計將處于高位。
本文標題:[紡織品訂單推動化學品期貨] 地址:[ http://www.v8no.com/shishiredian/15533.html]
免責聲明: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本網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排版、編輯,是出于傳遞 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本站文章和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及時聯系本站,我們會盡快和您對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