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原油價格邏輯再回供需層面「2020年17日最新消息」
一、中國原油進口刷新紀錄
從最近公布的數據來看,美國原油市場全口徑統計連續多周出現超預期的累庫現象,尤其是成品油市場汽油、柴油均出現較大幅度累庫,反映需求層面壓力較大,因此盡管中國與美國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投資者對全球經濟前景持謹慎樂觀態度,但油價仍舊在供需層面的壓力下呈現了持續的下跌走勢。
在供需層面低迷背景下,原油市場中各國的影響力也在發生著轉變,這也讓我們不得不重新評估原油市場供需兩端的影響因素,其中最為關鍵的兩個國家還是美國和中國。數據顯示,2019年中美兩國合計貢獻了全球35%的原油消費量和貿易量,以及接近17%的原油生產,因此中美兩國經濟的發展,不僅對全球經濟起到決定性作用,而且對油價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1月14日,中國海關總署發布報告,2019年中國進口原油5.06億噸,歷史上首次突破1000萬桶/天大關,達到1016萬桶/天,同比增加9.5%。日前國家高端智庫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ETRI)發布的《2019年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原油對外依存度再創新高達到了72.4%。中國旺盛的原油需求對于過去一年在全球疲弱經濟表現壓制下的原油需求來說,簡直就是一份雪中送炭的驚喜。 2019年12月的EIA月報顯示,過去一年中國市場貢獻了全球原油需求增量的75%,而從事實來看這個估計可能還是保守了。數據顯示,2019年原油需求的另外兩個核心國家美國和印度原油需求增長停滯甚至萎縮,尤其是美國2019年煉油加工量下滑了37萬桶/天。

二、 美國正式實現能源獨立
就在中國繼續保持旺盛原油需求的同時,美國原油出口在1月第一周卻刷新紀錄沖到了446萬桶/天,這一數量在全球范圍內僅次于俄羅斯和沙特,位列全球第三,雖然這只是一個周度數據,但這個信號已經有足夠強烈的暗示。
2019年9、10月,美國連續2個月成為油品凈出口國,EIA最新一期的能源展望中預測到2020年,美國將成為原油和石油產品總量的凈出口國,每天增加80萬桶,到2021年將增加140萬桶。 特朗普在1月8日的全國講話中提到“我們現在是世界第一大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商,我們能源獨立,不再需要中東石油”,并沒有夸大現實,美國確實實現了國內能源自足,這對于一個十年前還需要進口1200萬桶/天原油的能源消費第一大國來說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但同時這也讓我們意識到美國對能源市場的影響力,能源自足讓美國在大量進口中重質原油的同時大量出口輕質頁巖油,有足夠的底氣在原油市場供需兩端發揮更大的影響力,進而沖擊國際市場。在這種背景下,對于需要高度依賴國際市場的國家來說,如何保證能源安全就成了更為嚴峻的需要面對的現實。

三、需求端仍將是2020年
盡管供應端的變化對油價影響更為直接,但通過油價歷史表現我們深知油價的趨勢性牛市必要有需求旺盛的支撐。2019年除中國市場外,全球原油市場需求表現不佳拖累了油價的表現,這也為2020年原油市場需求能否及時復蘇提出了較高要求。
EIA近期將2020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預期上調8萬桶/日至134萬桶/日。而IEA仍保持了140萬桶/天的預期。這個預測較2019年的原油需求實際增長量有了較大增幅。但是從目前市場的表現來看,實現這樣的原油需求增長是一個非常艱巨的任務,尤其是美國和印度的需求能否有效復蘇非常關鍵。雖然目前市場對于2020年的復蘇還是抱有較高的期望值,但是能否被證實又是另一回事。如果隨著時間推移,需求端的表現一旦不及預期顯然油價想要走強就變得更加困難。
從當前市場表現來看,顯然投資者并沒有樂觀地押注油價復蘇,而是繼續保持了謹慎甚至略悲觀的觀點。 另外,近期市場傳出消息,OPEC+可能把下一次討論減產問題的會議從3月推遲到6月。報道稱,3月開會意義不大,因為屆時OPEC+只有1月產量數據可以參考。此前,OPEC+2019年12月同意3月5—6日舉行會議,討論將于3月到期的減產協議何去何從。

如果推遲會議,目前的減產協議可能會延期至6月,可以使那些減產執行力度不夠的國家有時間追趕上來。從我們對市場的評估來看,OPEC的減產絕不能有任何放松,一旦OPEC方面有任何猶豫都可能再度沖擊市場,導致油價大跌。 綜上所述,原油供需兩端現階段的表現還是讓市場難有充足的信心,油價能否走出季節性的春季攻勢,還需要更多的利多數據來提供支持,否則油價難以擺脫區間內的弱勢振蕩走勢。
以上便是原油價格邏輯再回供需層面「2020年17日最新消息」的介紹,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的同時想要了解更多原油資訊消息,可關注狩獵財經的更新。
本文標題:[「原油」原油價格邏輯再回供需層面「2020年17日最新消息」] 地址:[ http://www.v8no.com/shishiredian/14778.html]
免責聲明: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本網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排版、編輯,是出于傳遞 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本站文章和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及時聯系本站,我們會盡快和您對接處理。